【企迪网讯】7月20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洪灾来的突如其来。直至今日,河南防汛救洪仍然在紧张的进行中。
企业捐款,民众奉献爱心,共同抵御河南此次危机。而在防汛救灾体系中,无人机、户外电源、水面救生机器人、动力舟桥等黑科技也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救灾行动中,成为救援神器。
无人机救援
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地区通信中断。
7月20日晚20时,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无人机接灾情探测任务,翼龙待命。
截止20时,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产生流量1089.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据了解,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由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
据最新消息,翼龙-2H完成米河镇任务后于22日返回贵州安顺,后在获得前线应急管理部救援需求后,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再次从安顺起飞。其于7月22日13:36起飞,预计飞行4个半小时,抵达郑州市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医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网络保障。
而天枢-A8系留无人机则是为灾区提供照明、值守等应急保障;此外,还有大疆无人机探测现场、运送物资,迅速地提供现场的三维地图给指挥救援中心,据此合理安排救援车辆的进场,或是预估整体维修好的时间。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遥控施救
7月21日,云洲智能调拨118台“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于凌晨2时送往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助力郑州开展救助工作。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专门应用于泳池、水库、河流、海滩、游艇、轮渡等场景中的落水救援。其主要解决了水上救援的一大痛点--即溺水者过度恐慌挣扎,导致施救者因经验不足或体力不支而发生额外伤亡。
动力舟桥:搭建救援通道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在此次河南防汛救灾中,出动救援“航母”,参与了受困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
截至23日上午11点,中国安能的2台套应急动力舟桥、冲锋舟等装备正在河南新乡市卫辉市顿坊店乡牛场村,对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被困的多个村的村民进行紧急转移,目前已转移1000余人,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中。
据介绍,该应急动力舟桥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
该舟桥曾参与过多次灾害救援,主要有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多个河中舟和两个岸边舟连在一起,形成带式浮桥,保障履带载 60吨或轮式轴压力 13 吨以下的荷载通过江河。另外一种是将若干河中舟和岸边舟拼接组合,作为漕渡门桥使用,起到渡船的作用。
除此之外,“龙吸水”、“EcoFlow正浩户外电源”、“砂石打包机”、““风云”、“高分”系列气象卫星”等黑科技也纷纷亮相,分别发挥着治理城市内涝、提供应急电力支援、减轻肩挑背扛‘肉搏式’的抢险压力和监测灾区天气的作用。
在科技的赋能下,越来越多的救援神器出现在防汛救灾的现场,为人民的生命提供了多一重的保障,为救灾人员提供了更多时间。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