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迪网讯】“体医融合”的概念近年来被多次提及,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体育运动和医疗搭配治疗,特别是在慢性疾病方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动“体医融合”,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太原市晋源区不断强化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强“体医融合”建设,利用山西体育中心、区体育公园、天龙山“网红”公路等场地设施,探索符合晋源区特色的“体医融合”运动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实现卫生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
打造全民健身点,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晋源区强化“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科学理念,持续开展“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即“减油、减糖、减盐”的健康饮食习惯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健康生活习惯;成立了区老年体育、篮球、广场舞、乒乓球等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
目前,全区现有全民健身站点65个,晨晚练点40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10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43名,常年活动的健身队伍有138支。体育设施的完善,日常健身活动的频繁开展,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体医融合”的方式逐渐渗透。
探索“体育+”融合新模式,“体医融合”迈出新步伐
为了将“体育”和“医学”进行有机融合,晋源区充分利用山西体育中心、区体育公园、健康主题公园、天际气膜运动中心等场地设施,积极探索“体育+”“+体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实现科学运动,科学锻炼,科学防控慢性病。
而在今年,晋源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建设,把体育工作纳入“大健康”管理,同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使高水平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备。晋源区在健身场地方面不断加大投资,目前已经建设了50个农村(社区)文体广场,健身体育器械实现全覆盖,全区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
在晋源区的努力下,该区形成了健身场地和器械的全覆盖,提升了健康教育、慢性疾病服务质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发展,“体医融合”迈出了新的步伐。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