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注销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2021年 第6号)》。公告表示,国家药监局对酚酞片和酚酞含片进行了上市后评价,评价认为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药品批准文号)。
公告还表示,对于已上市销售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则由生产公司负责召回,召回产品由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对其进行销毁。
酚酞片,也被人们称作“果导片”,即人们认知中的“泻药”。主要作用于结肠,口服后药物在体内进行化学反应后,刺激肠壁内神经丛,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同时又能抑制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水和电解质在结肠蓄积,产生缓泻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便秘或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洗,偶能引起皮炎、药疹、瘙痒、灼痛及肠炎、出血倾向等。
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觑,酚酞片的说明书上写到,其可干扰酚磺酞排泄试验项(PSP),使尿色变成品红或橘红色,同时酚磺酞排泄加快。此外,长期应用可使血糖升高、血钾降低、可引起对药物的依赖性。
实际上,人们发现其副作用已有20多年。1997年8月,美国食药监就已经宣布禁止在非处方药品中使用酚酞,早有多名专家呼吁谨慎使用酚酞片。因为药物中含有的刺激成分会导致结肠变黑,长期使用则会使粉红色结肠粘膜发黑,进而导致肠道肌肉间和黏膜下神经反应迟缓,最后只会加重便秘。
此前,由于酚酞片价格便宜,大约100片规格的酚酞片均价为10元左右、各种电商平台或者线下均有零售、其强大的腹泻功能被不少人当作减肥药使用。
根据2015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公告,有七款产品标注虚假生产企业名称或假冒他人企业名称生产减肥类产品,并在产品中违规添加酚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在保健品中违规添加酚酞片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这意味着国内将不再有制药厂可以生产酚酞片,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发送